是我私心很期待的一個點
身為化學研究人 來到這學術最高殿堂
不僅僅是敬佩和崇拜 更能激起內心的熱忱
博物館就位於斯德哥爾摩大教堂隔壁
入口的玻璃門是諾貝爾的側影
一進門就擺設著當年度所有得獎者的親筆簽名
每年的得獎者都會於座椅下方簽名
再將簽名椅放置在咖啡廳
我們去的時間是18年初 椅子展示著17年的得獎者
17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日裔英國籍小說家石黑一雄
是諾貝爾得獎者中少數的亞洲面孔
他的簽名剛好和11年的3位物理學家簽在一起
可能一人簽一張椅子太佔空間
17年的3位化學得獎者發明了低溫電子顯微鏡
Richard Henderson在椅子上寫了一段話
時間由過去、現在、未來所組成 其中未來是最有趣的
因為現在及過去均可在歷史或百科全書查找 而未來充滿無限可能
博物館大廳的設計我很喜歡
參觀民眾可以在螢幕上查找特定年份和獎項
歷屆所有得獎者資訊都在裡面
我第一位查找的當然是台灣之光李遠哲
多年前有幸和本人開會發現 爬愈高的人愈謙卑
即使他的學術涵養遠高於自己 也不會讓人有壓迫感
(每次跟教授說話都怕自己問了蠢問題)
第二位查找的是SLD技術發明家Koichi Tanaka
這項技術和我之前的研究比較相關
我個人很喜歡他的故事 不小心加了甘油 卻意外測得訊號
做學術研究要有一定的知識基礎 但也千萬不要被困住
大廳底端天花板展示歷任的諾貝爾得獎者名字及照片
牌子會不停的切換輪動
有興趣的話可以等等看自己崇拜的學者出現
不過查了一下發現博物館內裝似乎改變了
中間的電腦都撤掉了
整體的燈光氛圍也比較明亮
之後有去的朋友可以分享一下
除了大廳 旁邊還有一間間小展間
其中一間展示適合兒童理解的知識
兒童啟發區 有一些互動型的知識
不會讓小朋友覺得學術殿堂枯燥乏味
反而還能激起求知的心
抱枕區很可愛 立馬拿了化學的拍一張
想當初老媽叫我唸化學系時有千百個不願意
現在想想她應該是先知
博物館內也有影視展間
裡面播放著幾位著名的得獎者訪談
影片中是化學獎得主Linus Carl Pauling
發現庖立不相容原理的學者
記得以前大學時期覺得物化這水超深
上課都覺得教授在講天文學書
一談到量化就覺得腦細胞要死光光
直到畢業偶然念起書才發現物化的有趣
來諾貝爾博物館千萬不能錯過它的咖啡館
不是裡面的咖啡有多好喝
而是有項必點的Nobel Ice Cream
這冰品是歷年諾貝爾晚宴最後的固定甜點
不過自2000年後 晚宴已經沒有這項傳統
反而造福了一般民眾
讓我們這種平民百姓可以在博物館一嚐傳說中的滋味
這道甜點我非常非常的喜歡
超級好吃!!! 紅色的冰是覆盆子
搭配底下的香草冰淇淋 酸酸甜甜
完全正中紅心 看照片都可以流口水
冰的旁邊是諾貝爾金幣巧克力
底下意外的是棉花糖
這道甜點我自己的評價很高
當然價位不太平價 一份110kr
但可以體驗學者在多年的努力獲獎後
一起慶祝的心情
咖啡廳的側面有擺放以前的照片
整體會發現桌椅其實沒有太大變動
因為椅子是整間咖啡廳的靈魂
每一張翻過來都有親筆簽名
我屁股下的是1996 1998還有2001的得獎者
大家可以仔細翻找
看看自己景仰的學者在哪
結束了學術之旅
意外發現博物館一點都不枯燥乏味 反而很有趣
展間不大 但卻介紹得很仔細
即使對學術沒那麼有興趣
也能在參觀中找到樂趣
就像大家常說的
科學其實就存在你我的生活中
漫步回旅館的路上
突然發現好像很久沒有體驗到做研究的樂趣
現在回想起來 不論實驗結果如何
探索方法的那段過程 惱人卻讓人回味無窮
--旅遊資訊--
票價 130kr/人 18歲以下免費
持斯德哥爾摩卡免費入場
營業時間 四六日11:00-17:00 五11:00-21:00 一至三 休館